9tj统计数据信息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172|回复: 0

[WWW]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1年PDF版

[复制链接]

1万

主题

1万

帖子

5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4924
发表于 2019-3-6 17:21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11年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10周年,也是我国物流业产业地位显著提升,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的一年。3月,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《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》再次突出强调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”。6月,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专题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。8月,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,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》(“国九条”)出台。这是我国物流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,也倾注了物流领域产学研各界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者的大量心血。
联合会成立10年来,在注重实践推动的同时,不断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,分别于2002年、2005年和2007年,开始编辑出版《中国物流发展报告》、《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》和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》,逐步形成了行业年度系列《报告》。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、中国物流学会主编的这三本《报告》,不仅记录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,推进了物流实践发展和物流学科体系建设,也为国家物流规划和政策的出台,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准备。
按照惯例,我们选编了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》( 2011)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也是我们连续出版的第五本《报告》。作为联合会、学会年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。本书力求聚焦当前物流领域的重点问题,开展深度研究和解决方案设计,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。成果来源集中在两个方面:一是联合会、学会承担的部委委托课题研究报告;二是从获得“2010年度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”的82篇结题报告中遴选。
多年来,联合会、学会与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委托研究机制,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政策研究。其中,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具体政策或行业标准。本书选编的研究成果报告,多数产生于过去一年当中。从2007年开始,中国物流学会启动征集“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”,得到了广大会员、产学研基地、各地物流研究、教学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和支持。到目前,已先后完成793项研究课题,一批成果已获政府、企业采纳和应用。《报告》作为上述两类课题报告的结集,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交流平台。所选篇章都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战略指导性,在观念、模式、手段等某一方面有所突破,可为政府、行业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或经验借鉴,也可作为广大院校和科研单位学习参考用书。
该《报告》所选报告共13篇,分为四个篇章。一是物流综合篇,内容涉及生产资料流通行业财税政策、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、绿色采购等;二是物流管理篇,内容涉及绿色运输发展模式、物流企业服务管理、城市物流配送优化等;三是专业物流篇,内容涉及铁矿石战略储备、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发展战略、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协调、农产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问题等;四是区域物流篇,内容涉及区域物流网络结构、集群式物流产业体系、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等。
该《报告》的出版,得到了各地物流研究、教学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和支持。《报告》作者来自院校、研究机构、企事业单位、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,大部分报告是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结晶。在此,我们向所有关心、支持和参与本书编辑出版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!
当前,我国物流业处于大发展的时期,需要产学研各方通力合作,形成合力。通过产学研结合,增强企业、院校、科研院所的协同与配合,实现供需对接、人才交流和信息共享,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、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。建立企业为主体、院校为依托、市场为导向,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知识体系,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今后,《报告》将继续收录物流领域“产学研结合”的优秀报告,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。对于本书的不足之处,也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2011年是“十二五”规划的第一年,我国物流业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,也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和困难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、中国物流学会,将继续团结广大热心物流研究的各界人士,开拓产学研结合思路,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,积极推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对接,建设“中国物流首选智库”,为物流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   
***下载地址已隐藏,购买后查看***    需支付 10 金钱后可查看立即购买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9tj统计数据信息网

GMT+8, 2024-4-30 10:10 , Processed in 0.03481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